綠色使者 逆行戰“疫”
——貴州省林業局志愿者抗疫日記
正在防疫崗位上工作的章薇。
章薇: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9月7日,當上了志愿者,感覺穿上防護服有三大優點:一是出一身汗還累得不想吃飯有利于減肥。二是每天走家串戶近萬步,有利于健身。三是白衣天使看起來酷酷的。
9月8日,有了昨天的基礎,今天速度與質量都大大提升,昨天兩棟樓四個單元四小時,今天也是兩棟樓四個單元,一個半小時完成任務??偨Y一下:一是填表和流程都簡潔些,昨天兩個表,今天一張表三列內容,二是昨天都做過抗原,志愿者和住家戶都已輕車熟路,三是有一棟樓一半是老年人,需要志愿者幫忙做。
9月10日,今天是中秋節、教師節雙節。7點,志愿者準時集合,任務是上門發放抗原試劑,做好入戶登記,發放節日物資。我和另外一個志愿者負責欣歆園小區34、36棟,這兩棟都是有2個單元的7層步梯房,需要每層逐戶敲門、統計、登記、發放。如果遇到家里只有老年人的,要負責給他們做抗原檢測。小區內居住的老年人也比較多,有80多歲的老兩口,有孤寡老人,大家都非常配合。做完抗原檢測,又將政府免費提供的月餅和午餐肉送到他們家里。在這過程中,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政府太好了,考慮得太周到了,謝謝你們志愿者!
9月13日,今天小區是做核酸檢測。我們6點到二號門集合,我和李小天負責二號門核酸檢測秩序維持,我還負責登記老年群體和黃碼的人員,綠碼人員檢測完后,再上門給他們做。住戶們陸陸續續地排起隊,但出現了新情況,說原本負責核酸檢測的醫生今天來不了!之前安排的醫生是金沙的,由于畢節也開始出現疫情,他們緊急回去了,社區還在協調其他醫生。正在大家著急的時候,小區內一位阿姨打來電話,“我女兒是醫生,腿骨骨折在家養傷,她有檢測證,可以背她下來為大家先做檢測,等其他醫生來了再換她”。經請示同意后,受傷的“天使”她帶著傷痛堅持了3個多小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小區檢測任務。每天看著忙碌著的醫護人員、警察、志愿者們,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這場疫情阻擊戰我們一定會成功。
9月14日、9月15日,每天都是5點左右起床,然后趕到2號門集合,繼續堅守崗位?!罢埓蠹掖蜷_健康碼,保持3米以上的距離,綠碼的往前排隊,黃碼的提前告訴我們,我們做個登記,如果鄰居有老人、行動不便的告訴我們,我們上門做核酸?!蓖瑯拥脑?,反反復復,連續三天不斷地喊,嗓子都有點沙啞了,護目鏡上已經蒙上了一層霧氣,口罩帶子勒紅了耳朵,雖然已經渾身是汗,但仍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楊紅梅:黨旗在哪 我就在那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的城市暫時靜默。醫務人員、社區工作者、志愿者,不分行業、不論身份,我們都逆流前行,或是門崗值守、或是物資發放,或是核酸檢測……大家搶抓時間,同病毒賽跑,哪怕是居家不出,都是為了阻斷病毒傳播路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參與服務樓棟,負責協調物資保供、發放,為老年群體送藥等,為保民生盡綿薄之力。
城市靜默了,但我們一刻也沒有停,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生于華夏何其有幸,貴州的力量,貴陽的力量!黨旗在哪,我就在哪!
田應佳:能在抗疫“戰場”上出一份力,感覺特別自豪
9月3日,我家所在的花果園一期,在疫情期間成了高風險區域,我所居住的樓棟就實行了封控管理。盡管多次申請參加抗疫志愿者服務,但由于健康碼為黃碼,都沒有得到社區批準。
9月11日,經過4輪核酸檢測和1次抗原檢測均為陰性,健康碼轉為綠碼,我再次向社區工作人員申請加入志愿者隊伍,終于同意我在所住單元樓內參與志愿者服務,感覺像應征入伍一樣光榮。從下午2點到晚上10點,持續奮戰8小時,為本單元樓21-48層的280戶鄰居逐戶送上蔬菜大禮包,看到鄰居們收到物資的喜悅心情和一聲聲謝謝,身體雖然疲憊不堪,但心里特別欣慰和自豪。
9月12日,第一次參與發放抗原試劑盒。我聯系到5名居住在本單元的志愿者一起參與發放。盡管我是一名“志愿者新兵”,但提前在網上做了功課,一邊發放,一邊給鄰居們講解使用方法和相關要求,最終圓滿完成了發放和登記任務。能在抗疫“戰場”上出一份力,還是感覺特別自豪。
9月13日健康碼再次轉黃碼,又不能繼續參加志愿者服務了,心里很著急。不過,安心居家,也是為抗疫出力。
張羽宇:平凡鑄就偉大 每個人都了不起
我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今天是我參與志愿服務的第七天,想寫一點小感想。
9月5日,核酸二檢結果一出來,我就去了小區樓下卡點報名參與志愿服務,但因報名人數太多,我只是登了記,作為候補回家等電話。報名后的第三天,終于接到了通知,當時的心情很激動。后來,我遇見了一群溫暖的人,一起做了很多溫暖的事。
“大錢姐”:社區書記,我們的尖刀隊長。每一天都在四處奔走、各種協調,從未看她停下來過。去卡點報到的第一天我問她:“書記,你們喊我登記了,說打電話通知我,三天過去了我才接到通知,你們是不是忘記了喲?”她說:“妹兒,你看我們哪里記得到嘛?我的微信消息一直都是99+,未接電話從來都沒有斷過,對講機就是我的鬧鐘,我這幾天睡得最多的一天就是五個小時。我們社區的所有工作人員要繼續發揮主力作用,沒得辦法呀,我們必須對社區居民負責?!?/font>
志愿者“小錢姐”: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我們小組的貼心大姐大。發抗原試劑之前會把小組所有的前期資料準備好、物資準備充足,工作的時候不斷提醒我們,寧愿慢一點,但不要返工,做事有條不紊,統籌協調能力一百分。遇到無理取鬧、亂闖亂竄的人,直接用大喇叭有禮貌地勸回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帥氣逼人。吃剩下的工作餐,要收集起來,給小區里的流浪狗。經典語錄:我們守好自己的家園,就是最大的貢獻。瞌睡睡得著,今天的核酸就打落。
棋盤格長褲張姐:社區居委會禁毒專干,耐心十足。尤其是喊起“叔叔、阿姨、嬢嬢、伯伯……以后要多多支持我們的工作呀?!钡谝惶斓闹驹阜站褪歉o社區特殊困難群眾,比如獨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送蔬菜。她說:“我帶你一次,然后你就單獨行動?!蔽艺f:“那么溫柔我喊不來,我還是負責幫你提東西吧?!苯浀湔Z錄:“社區工作就是需要被理解,還好不理解的只是極少數人,大多數人還是很通情理?!?/font>
某位可愛的婆婆:妹兒你們還要招人不?我也想戴紅袖章。中秋節去幫忙分揀月餅的清晨,我在單元樓下正好遇見準備上樓的婆婆。她說:妹兒你們還要招人不?我也想戴“紅袖章”,我也想出一份力,盡一份責,能幫一點算一點嘛。我說:婆婆你年紀大了,回家好好休息,我們小區報名的人,跑來跑去的事情就交給年輕人,我給大家轉達一下你的這份心意。婆婆的經典語錄:“妹兒你再幫我爭取一下哦?!?/font>
身高一米七的核酸采集小姐姐:凱里支援隊的醫護人員,溫柔甜美。志愿服務的第四天我給小姐姐打下手,給行動不便的老人做核酸,她對待每位老人的態度,耐心細致。結束后在用餐區偶遇,我問她多少歲,她說:“24歲。我們每天凌晨四點多就要起來,公交車五點就要把大家送到位,一早上都沒得吃東西,太餓了?!蔽覇査虏慌??她說:“怕,但是管不了那么多。只想快一點完成今天的工作,抓緊回去休息,等候第二天的通知?!背酝觑埼医o她遞了一瓶水,她連說了三聲“謝謝”!
98年的妹妹和她的“00后”男朋友:戰役前線的比翼鳥,比奉獻。聽說一個人成長最快是通過向同齡人學習,但這一次從弟弟妹妹身上學到了很多。他們比我提前一天參與志愿服務,并且一直在堅持。無論是上門開展抗原檢測,還是電話通知核酸檢測,總是高效、快速、無誤地完成。
“闖關”的小姐姐:藥店的工作人員,執有“防疫通行證”。參與志愿服務第六天的早上,我在卡點等待防護服的分發,遇到了正想“闖關”的她,她說:小姐姐,我是前面藥店的工作人員,我辦了防疫通行證,現在去上班。如果我們小區有需要買糖尿病、高血壓或者其他急需緊缺藥品的居民,你就聯系我嘛,我下班回家給帶回來,我住在這個小區,可以更方便地為大家服務。那一刻,盡管她戴著口罩,我都感覺得到她長得很乖。
幫人“插隊”小哥哥:他是一位記者,我差點誤會他了。志愿服務的第七天,遇到了第一天參與志愿服務的記者小哥哥,我們負責維持核酸檢測點的秩序,他靠近測溫區,我在隊伍的末端?!澳銈儌z不用排,上前來先做?!蔽衣牭剿@么一喊,心想你讓人“插隊”,秩序要亂的!我趕緊上前去準備阻止,但當我看到他將兩位自帶凳子排隊的老人喊到測溫區先做核酸的那一刻,就感覺到這個小哥哥好細心! “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一定溫暖有光”這句話瞬間就浮現在我腦海。
…………
還有很多人,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也只見過他們戴口罩的樣子,但都是一群溫暖而有力量的人。
社區防控是這一次抗疫的一個縮影,疫情之下沒有旁觀者,平凡鑄就偉大,每個人都了不起!
劉世農:我們來一個4人的小團隊
9月12日,獲知毓秀辦事處需要志愿者后,居住在附近的同事踴躍報名,劉定明、胡鴻韜、程婷、陳前、謝標……劉世農迅速跟毓秀辦事處聯系,我們來一個4人的小團隊,還可以提供抗疫車輛幫助轉運抗疫物資。當天,分兩次轉運抗原檢測試劑盒73箱,并將核酸檢測點單管、混管等物資分裝后配送到12個社區核酸檢測點。
劉定明和程婷正在整理物資。
劉世農(左)正在搬運物資。
9月14日,貴州省林業局抗疫志愿者負責統計調度毓秀辦事處12個社區,統計各社區核酸檢測點單管、混管、試管檢測條碼、封裝袋等需求,分裝后配送抗疫物資到46個核酸檢測點,并全天候負責物資統計調度和配送等后勤保障工作。
尹先平:居家,也能為鄰居解決燃眉之急
9月13日,位置:花溪區陽光社區貴筑居委會008網格。愛人已在花溪區參加一線抗疫工作,家中有兩位老人、兩個孩子需要照顧,很遺憾無法加入到志愿者隊伍??吹叫^網格群里有人問哪里能買到面粉、米油、蔬菜等物資時,感覺自己也可以為抗疫出一份力。上午聯系上了星力超市花溪店店長打通了購貨渠道、統計小區物資需求、對接超市備貨……一直忙到晚上8點。部分老年人不會用手機移動支付,為了保證采購物資的新鮮,先行為小區40多戶墊付物資采購款近4000元。收到物資后再一一通知每戶到小區門口領取,對不方便領取的,與社區志愿者一道將物資送到鄰居們手上,一直忙到深夜。為小區40多戶鄰居解決了燃眉之急,也算是貢獻了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