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8jvge"><pre id="8jvge"></pre></tbody>
  • <legend id="8jvge"></legend>
  • <dd id="8jvge"></dd>
    新華網貴州頻道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月亮山上,挖礦人變成種樹人

    2022-12-05 14:12:04  來源: 貴州日報

      “老潘,山上的泥巴怎么黑得像炭喲?”在荔波縣佳榮鎮拉易村,記者問村民潘成軍。

      潘成軍笑著說:“因為這里產煤炭呀?!崩吓私衲?4歲,穿著水族男人特有的黑色土布衣服,皮膚黝黑、笑聲爽朗。

      拉易村就在月亮山上,這里曾經是礦山,也曾是貴州最為貧困的“三山”地區。佳榮鎮是荔波縣唯一一個地處月亮山的少數民族鄉鎮,離縣城最遠,面積也最大,但收入曾經卻是最低,人均不足千元。

      月亮山礦產豐富,除了煤礦,還有鐵礦、鉛鋅礦等。老潘所在的礦區,名叫奴亞鉛鋅礦,山下面打著洞挖礦,山上堆著滿山的礦渣?!斑^去只見石頭,不見土,甚至寸草不生,牛都進不去?!?/p>

      上世紀90年代,拉易村90%的人都要到礦上討生活,老潘也下了井成為一名礦工。

      “那時,在井下拉礦車,一車裝2噸礦石,不僅重,還危險,一天掙70元,全是力氣活?!迸顺绍娬f,娃娃們也經常勸他不要干了,每次想不干了,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數據顯示,佳榮鎮的煤炭總儲量位居全縣前列。2014年煤炭行業兼并重組后,關停了月亮山上4個煤礦,上百畝廢棄礦山等待生態修復。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縣里開始把目光對準了這些廢棄礦山:如果能在生態修復的同時,發展綠色經濟,那就再好不過。

      響應在廢棄礦山上開荒種樹的號召,老潘就是其中一個。那時,他離開礦山已有一段時間,聽到鎮上干部說要開荒種樹,感到好奇:“種樹也能來錢?”

      2015年,抱著試一試的想法,老潘開荒50畝,種植杉樹。為了給新栽的樹苗“解渴”,他有時從山腳到山腰一桶一桶地背水。

      短短幾年,在森林防火、撫育、病蟲害防治等方面,老潘從門外漢變成了行家里手。

      現在,該村植樹造林面積已達30萬畝,有68人成為生態護林員,馬尾松、杉樹、白楊、楓香等越來越多?!皹涠嗔?,空氣變好了,再也不擔心刮風吃礦灰了?!?/p>

      2017年,老潘當上了生態護林員,現在又是拉易二組組長,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固定收入,還有林下種植務工收入和村集體分紅。

      “現在哪里還舍得砍樹啊,留在那,給子孫后代?!崩吓苏J真地說,月亮山是樟江的發源地,必須涵養水源,不能砍。

      走過老潘的林地,綠潮涌動、清新怡人,養護鐵皮石斛的村民正在忙碌。

      山綠了,水也清了?,F在,月亮山的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一類標準,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最高可達18萬個。每年,有很多游客前來旅游,有效促進了當地發展,佳榮鎮逐步實現由“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轉型。

      黨的二十大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月亮山,從挖礦人轉變為種樹人的老潘,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一個縮影。(記者 謝巍娥 王遠柏 王瑤)

    [責任編輯: 吳雨 王雪松]

    相關閱讀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83843
    国产在线无码色视频汇总

  • <tbody id="8jvge"><pre id="8jvge"></pre></tbody>
  • <legend id="8jvge"></legend>
  • <dd id="8jvge"></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