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江縣城出發,汽車在綠色山脊中穿行大約1個小時后,來到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這就是平原鎮中壩村。推開車門,放眼望去,綠意盈眼。綠樹環抱、綠水長流,是這個古老村落給人的第一印象。
中壩村是綠色的,綠得精巧、別致。整個村落依山而建、坐南朝北,民居以木質干欄式建筑為主,依山勢從低到高層遞而上,農田耕地分布于寨前寨后,由高至低將村寨緊緊包圍。村落周圍群山環抱,林泉河從村中自東向西流過,匯聚后溪河流入烏江。河道兩側懸崖峭壁,梯田遍布。山峰、農田、溪流、古樹與村寨互相依托,活脫脫一幅高清綠色山水圖。
中壩村的綠色,有歷史、有傳統。中壩村歷史悠久,據傳元末明初就有先民搬遷至此,村寨初步形成于清代。先民們選址于此,是否與這青山綠水有關,如今已無證可考,但從古人就地取材的家園建設傳統可以推論,這一方山水始終是綠色的。中壩村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均為木結構穿斗式青瓦頂房,兩邊為廂房,且有些帶夾層,主房面闊丈二,進深丈二八、丈三八(以尺、寸為單位,尾數是八),廂房在東,主面門窗為雕刻裝飾,屋頂裝飾十分講究。家家戶戶房屋周圍,也皆是綠樹環繞、糧田成片、草木繁茂。
中壩村的綠色,有傳承、有發展。中壩人守護青山綠水的信念與行動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村落周邊動植物資源豐富,植被茂密,杉、柏、松、楓、楠木、銀杏、樟木、櫸木、竹等樹種可謂應有盡有。當然,這山色蔥蘢中,中壩人最為珍惜的,要數金絲楠木群。時至今日,中壩村有100年以上的成型金絲楠木100余棵,還有上萬棵金絲楠木苗。這些寶貝,是他們一代代愛綠護綠最珍貴的成果。
綠色的中壩村長著紅心。這里曾經是一塊紅色熱土,演繹過激情燃燒的歲月,經受過革命精神的洗禮。
中壩人紅色血液的沸騰時刻,在中共黔北工委舊址中有最生動的記錄。中共黔北工委舊址是銅仁地區重要紅色建筑之一,2015年7月,被銅仁市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舊址門口豎立著一塊刻有“黔北特委舊址”的紀念碑,碑身采用混凝土澆筑,高2.9米,底座長1米、寬0.7米,自下而上分別為底座、火炬紋碑臺、碑身、黨徽碑帽,以威武之姿鐫刻紅色記憶。
歲月遠去,情懷依舊。任憑時光流逝,中壩人依然生活于綠色懷抱,依然賡續著紅色血脈,依然守護著滾燙紅心。(記者 黃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