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一頭,228公斤!”12月13日中午,威寧自治縣玉龍鎮大寨社區吳家埡口示范養牛場門口,不時傳來陣陣吆喝聲,管理員正在給新進場的50頭西門塔爾牛依次稱重。
養牛是大寨社區的傳統產業,617戶中就有養殖戶約260戶,但此前都以散養為主。經過幾次群眾會的思想碰撞后,大家一致同意把零散養殖資源聚集起來,抱團發展。
今年6月,在得到縣里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后,社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建起了第一個規?;氖痉娥B牛場,第一批進場30頭,第二批進場50頭。
“牛在地磅上待不住,大家就用鋼管在地磅的四周焊接了一個圍欄,將牛固定住后再稱,要費點力,但是為了方便測算每頭牛的養殖成本,這個環節不能省?!惫芾韱T張云拿起冊子邊記邊說。
“他是我們社區的養殖大戶,養了90頭豬、10頭牛,但被我們挖過來當‘牛司令’了?!贝笳鐓^駐村第一書記馬禮前接過話茬,“要想牛兒壯,管理是關鍵?!?/p>
“馬書記說得沒錯,我們喂的牛如果還沒有散養的好,那還怎么敢去指導農戶喂牛?”大寨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張恩祥是個高嗓門,“我們的第一批牛,一個月要長100斤左右,很多農戶都豎起了大拇指?!?/p>
在寬敞通風的標準化圈舍里,一頭頭西門塔爾牛膘肥體壯。每頭牛的耳朵上都掛了一塊黃色牌子,牌子上印有相應的數字。張云介紹,“這是牛的‘身份證’,我們為每頭牛都建立了檔案,購買了保險。以前,我就是憑經驗看牛、認牛、估重,沒有這里規范?!?/p>
說起養牛,大家的話匣子都打開了。
“買??俊哿Α?,所有的牛都從本鎮其他村的農戶手里收購,保證品種適宜?!?/p>
“養??俊构Α?,酒糟、牧草、包谷、小蘇打和飼料要掌握好搭配比例,一頭牛一天能長三斤!”
…………
看著新進場的50頭得到妥善安置,馬禮前說:“80頭牛一年預計能為村集體經濟帶來40萬元,我們將優先用于產業發展和完善基礎設施,扶持有意向返鄉創業的群眾,共同推進鄉村振興?!?/p>
“我們建設養殖場,目的就是帶頭做示范,做出效益給群眾看。先吸納10頭以上的養殖戶參與進來,再延伸到每一戶養殖戶,由合作社提供技術、防疫和銷售,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贝笳鐓^黨支部書記王云說。
傍晚時分,社區干部們還堅持帶記者去看了試驗種植的甜象草?!耙划€地能產15噸左右,我們試種了5畝,接下來要擴大到50畝。甜象草能將養牛的飼成本節省一半?!闭驹?米高的甜象草下,馬禮前開心地說。(記者 周陽)